Tuesday, January 03, 2006

時時刻刻: 心有千千結--維吉妮亞.吳爾芙


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八日,星期五,這天晴空萬里,風和日麗,希特勒的飛機正準備傾巢而出,大舉轟炸英格蘭。就在這天,五十九歲的英國著名女作家,向來以「意識流」寫作風格聞名於世的現代主義先驅維吉妮亞.吳爾芙女士,她在早上起床後,給丈夫雷納德留下一封遺書,然後獨自走向離家不遠的奧斯河,她慢慢走入河中,慢慢沉了下去……。這封有名的遺書上這樣寫道:
最親愛的:我確定我又要再度發作了,我知道這次我們再也無法克服了……所以我現在正要做我認為最應該做的。你已經給過我人生中最大可能的幸福,沒有人能夠做得比你更好的了。要不是這折騰人的病,我真看不出有誰會比我們更幸福。真的,我再也撐不下去了,我只是徒然在糟蹋你的生活,沒有我,你會活得更好些才對……我想說的是,我這輩子的所有幸福都是你給予的,你一直很忍讓我,對我實在好得不知要如何去挑剔……如今,一切都將離我遠去,除了一樣,那就是你對我的好。我真的不能再繼續糟蹋你的生活了,我相信兩個人在一起生活,要像我們曾經有過的那般快樂,恐怕是再也找不到的了。

這封遺書如輕描淡寫一般的筆調,卻寫出了夫妻兩人之間最誠摯的愛情,臨死都不會忘記對方的好處,簡單幾筆,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情感卻濃烈得教人讀來動容不已,不愧是名家手筆。維吉妮亞.吳爾芙和夫婿雷納德結褵三十年,但她從早年開始即有精神方面的嚴重問題,她患有精神分裂症狀的疾病,經常為情緒問題所擾,在這之前已企圖自殺兩次,這次終於如願以償。她身後留下《燈塔行》和《戴洛維夫人》等八本前衛小說作品,以及《自己的房間》和《三幾尼》兩本有關女性主義的重要論文,還有一本極富創意的《歐蘭朵》,一本有關女性主義論題和英國文學,為同性戀友人所寫的一本小說體裁的傳記,此外,還有許多篇為報章雜誌所寫的文章,集為兩冊的名之為《普通讀者》的集子。一九七�年代之中,她的日記和書信集相繼出爐,她在二十世紀英國文壇上的聲望至此幾至於顛峰,幾乎無人能及。

最近上映影片《時時刻刻》的故事即是從上述遺書展開,然後轉回一九二三年吳爾芙開始寫《戴洛維夫人》一書的開頭那一天,經過一番苦思細慮,她告訴丈夫她終於想到如何為這本小說寫下第一句話:「戴洛維夫人跟自己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如果說遺書和投河自盡是這則故事的序曲,那麼這裡所述應該算是正文,但這部影片出人意表的地方,正如同其原著的精心設計,則在於另外創造兩段不同時間和背景的故事片段,以《戴洛維夫人》這本小說為中心主題貫穿其間,和吳爾芙的個人故事互相交織穿梭,形成為一部充滿創意且又十分別出心裁的描寫女人內心世界的精彩電影,如同吳爾芙在《戴洛維夫人》一書中所說:「一個女人的一生,全濃縮在這一天之中,是的,這短短的一天。」

誠然,年屆五十二歲的戴洛維夫人,她的內心世界在這一天之中的確扮演了她整個一生的故事。這一天晚上她要在家裡舉行宴會,早上的時候她說她要自己去買花,就在這一天之中,她的內心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翻騰經驗,她重新省視了一遍她所走過的生命,並且以嶄新目光看她生活周遭一切,頻頻雀躍呼叫:活著真好!表面上看似什麼都沒發生,實則內裡澎湃洶湧不已。當然,這天至少也在她身上發生了兩樁重大事件,一樁是三十年前曾向她求婚的一位男士從印度回來,翩然登門造訪,另一樁是鄰居一位長期為精神疾病所苦的年輕人跳樓自殺。事實上,除了上述插曲,一本兩百多頁篇幅的小說,從頭到尾幾乎毫無故事情節可言,多的是一連串漫無邊際和天馬行空式的心靈印象的抒發,這讀來像是曼殊菲爾短篇小說的擴大描寫,而曼殊菲爾 (Mansfield)正是吳爾芙所心儀的和她同時代的紐西蘭女作家,她們在文學上都是走在前頭的現代主義先驅。

我最近仔細重讀吳爾芙這本小說,真正印證了大衛.鄧比在《華麗的冒險》一書中所說,讀吳爾芙必須以不同人生階段去加以反覆重讀,然後在不同層次的內心體驗中來回擺盪,藉此深入生命的感受,繼而得到很大的閱讀樂趣,因而吳爾芙的世界是內在的和反省的,而不是外在和具體。我深深認同這樣的看法,前後十年之間,我對吳爾芙終於有了不同的體驗,也因而有了不同的評價,特別是如果把《戴洛維夫人》和《燈塔行》這兩本主要小說作品,加上《歐蘭朵》和《自己的房間》以及她的日記和書信集等放在一起讀,我們會立即發現一個內在世界多麼繁複細膩以及觀察眼力多麼獨到銳利的風格統一的吳爾芙,況且她的英文敘述文體亦可說獨樹一幟,說得上是美麗動人,我們甚至可以不妨這麼說,她的小說根本不具任何吸引人的具體故事情節,但會吸引住我們繼續往下讀的,毋寧還是她那細緻婉約的散文敘述風格,反覆閱讀之餘,沒有人會否認,《戴洛維夫人》的確是一本偉大的當代英文散文體傑作。

電影《時時刻刻》的原著顯然是一本特別向吳爾芙呈現至高敬意的小說作品,我們甚至可以把這本小說看成是《戴洛維夫人》的簡易解析版,特別是電影中梅莉史翠普所主演的一段,基本上即是現代版影像化的戴洛維夫人在一天之中的故事,二○○一年的紐約和一九二三年的倫敦基本上並沒太大不同:化身為戴洛維夫人的梅莉史翠普為晚上的宴會早上一早自己出去買花,她以前曾一起同居的男友突然造訪,還有她至今一直在照顧的一位染患愛滋病男友突然跳樓自殺。至於電影中第二段茱莉安摩爾主演那段,除了小說《戴洛維夫人》這個中心主題不時出現之外,乍看有些突兀,實則不然。

吳爾芙除小說創作之外,她更宣揚女性自主的主張,《歐蘭朵》和《自己的房間》在一九二○年代出版之際,可說為女性主義論調說出了許多極剴切中肯的話,電影中第二段茱莉安摩爾的角色,簡單講,正是塑造來當作這種論調的註腳:追尋自我的生活空間。這等於是帶有延伸吳爾芙主張的企圖,把她的話加以擴大演繹。

弗洛依德生前曾經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女人到底要什麼?」大師終其一生並未真正回答這個問題,不過從今天眼光看,要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用一句話講,女人要的是自由和自我,套用西蒙.波娃在《第二性》一書中以存在主義哲學為基礎的主張,換句話講也就是努力去做自己。電影中茱莉安摩爾曾企圖自殺,最後尚且以拋夫棄子終場,除了想擺開束縛去做自己,難道還有什麼別的企圖嗎?她和易卜生筆下的Nora一樣,丟棄丈夫和小孩離家出走去追尋自我,她做到了嗎?五十年後她再度出現為跳樓自殺的兒子收屍時,已經是雞皮鶴髮,垂垂老矣,而這中間漫長的五十年歲月竟像是一面空白,她有快樂生活過嗎?電影沒交代,沒有人知道。

電影中有關吳爾芙生活部分的描寫,比照關於她的傳記,可說相當的寫實,時間設定在一九二三年之中的某一天,吳爾芙著手動筆寫《戴洛維夫人》,當天下午她的姊姊凡妮莎帶小孩來訪,我們更會注意到,影片所呈現的一幅吳爾芙夫妻的日常生活寫照。這顯然是一對恩愛的夫妻,從影片中火車站夫妻爭執那場戲,可看出後來吳爾芙在遺書中所述「你一直很忍讓我,對我實在好得不知要如何去挑剔」,絕對是不虛假的事實。我最近讀到吳爾芙生前著名同性戀女友Vita的兒子奈吉爾.尼可森所寫有關她的傳記《找不到出口的靈魂》一書,作者在書中花費不少筆墨描寫吳爾芙夫妻兩人的生活,其中有一點事實值得我們注意:他們之間幾乎沒有性生活。這層事實不難理解,理由很簡單,吳爾芙天生性冷感,又是同性戀,而且又有精神分裂疾病,雖然貌美又兼具創作才華,但想成為她的夫婿還真非得有超凡勇氣不可。我們不妨想像,一對沒有性生活的夫妻可以維持三十年,尚且還恩愛逾恆,這在男方而言,依恃的如果不是忍讓和包容,真不知道還會是什麼。這本傳記為我們勾勒出一個完美男性的優良典範,真正是「好得不知要如何去挑剔」。

從文學經驗角度看,讀吳爾芙的作品的確讓我們更能懂得如何利用心靈去體驗生活,也更能勇於坦然面對自己靈魂的真實面。吳爾芙誠然不易親近,其實她的本質是平易近人的,只要能耐著性子一步一步走入她的世界,那真是樂趣無窮,她只簡單利用日常生活中平凡時刻,卻能源源不絕挖掘出我們意識生活的折磨和喜悅,對生活的本質沒有經過一番細膩體驗和觀察,便做不到這點。
電影《時時刻刻》真正為我們做的,則是釐清吳爾芙蕪雜零亂和天馬行空一般的思緒,用電影特有的蒙太奇交叉剪接方式,把生活中最深刻的內在感觸有條不紊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混濁的情緒因而得到清滌,我相信這是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我們特別感受到,生活的真實體驗是內在的感觸,而不是由外在行為而來。

Labels: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