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04, 2008

没有人是孤島


今晚 想起你

在漫漫人生旅程中,你想為自己營造出怎樣的生命情境?在價值混淆的時代,怎樣才能尋回自我,找到生命的意義?

你的話才在耳際,怎麼一轉身,你就走了
只留下驚愕的我們

鄧約翰1623年所作的《沉思錄》第十七篇(Meditation 17)詩篇中的經典名句「別問喪鐘為誰而敲」及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人是孤島」。

No man is an island 没有人是孤島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人不是島,本身並不完備)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每個人是大洲的一小塊)
A part of the main.(大陸的一部分)
If a col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如果一塊土地被海洋冲走)
Europe is the less, (歐洲就缩小了一點)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如果冲走一個海峽也是這樣)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如果冲走你朋友的莊園)
Or of thine own, were.(或者你自己的莊園,也是這樣)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任何人的死都使我缩减)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因為我和人類息息相關)
And, therefore, never sand to know (因此,不要派人去打聽)
For whom the bell tolls:(喪鐘為誰而敲:)
It tolls for thee.(它敲是為了你)

你的走讓我們都覺得有所缺憾,但是讀到《沉思錄》第十七篇,我們或多或少得到一些安慰。鄧約翰把人類比喻成一本書,每個人好似其中的一章節,一個人死亡時,那一篇章不是被撕掉,而是被翻譯成另一種文字,換句話說,鄧約翰把死亡比喻做一章被翻譯成更佳的文字。人生雖然渺小,但人一生的工作必有些貢獻於整個人類文化之推動,人是小我,而整部人類的歷史是大我,從這形而上的觀點看來,人之死亡實形同再生,循環不息。他把人類比喻做一個大陸,人並非一個獨立的島嶼,而是大陸一部份,人死了就好像一塊土地被海水衝擊流失。從生到死,我們應養成「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每個人是大洲的一小塊,如果一塊土地被海洋冲走,歐洲就缩小了一點 …任何人的死都使我缩减,因為我和人類息息相關…」。人多半是無知的;喪鐘為他敲,而他不知道;喪鐘為我敲而我也不知道。只有身邊的人逝去,我們才有點驚覺,人的自私與無知可見一般。所以其實受苦的經驗是一種寶藏,從受苦中,人方能真正體會出生命的意義。

Labels:

1 Comments:

Blogger Cecilia Liu said...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623年,John Donne生了一場大病,其間他寫了23篇散文,題名為Devotions Upon Emergent Occasions.「沉思錄第十七篇」(Meditation XVII)就是其中的一篇佳作。美國大文豪海明威Hemingway的著名小說<>(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書名就是出自這 Meditation XVII。 (If interested, please read 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donne/409/)

人生的無常、無法、無奈盡現無遺, 這場世界疫情 pandemic 浩劫教導了我們什麼?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敲,
它就為你而敲。
(https://read01.com/BnKBmK.html)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種這創傷,一種情感上的創傷,」義大利《貝加莫報》的一名編輯說。「這些人孤獨地死去,孤獨地被埋葬。」

5:42 PM  

Post a Comment

<< Home